新闻动态
在SNEC2023上,瑞浦兰钧举行了问顶电池储能系列发布会,正式发布了320Ah&340Ah问顶电池,并公布将会在2023年Q3、Q4率先正式开售。瑞浦兰钧也是以成为全球第一家实现320Ah电芯交付的厂商,实现行业领跑,向行业展现了作甚瑞浦兰钧速度。 而且,瑞浦兰钧的320Ah电芯已经由过程了TÜV莱茵IEC 62619、UL 1973、UL 9540A尺度的认证,其在平安机能方面的表示已到达国际领先程度。 背靠青山,瑞浦兰钧直入快车道 瑞浦兰钧成立在2017年10月,是青山实业投资新能源行业成立的首家企业。而青山实业则是世界500强企业,不锈钢粗钢、镍金属(镍是锂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之一)产量排名全球第一。 虽然在锂电池范畴起步较晚,但瑞浦兰钧依托青山实业,堆积了业内高本质、高程度的手艺团队,仅一年的时候便从无到有实现了3GWh动力电池出产线试出产。2018年10月还与广汽团体、广新团体告竣合作,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自此,瑞浦兰钧在锂电池行业一路高歌大进。到了2022年8月,瑞浦兰钧再次实现冲破,开启了问顶电池时期,带来了体积能量密度高达450Wh/L的锂电池产物。 也是在这一年,瑞浦兰钧储能锂电池的出货量排名冲进了行业前三,成为锂电池行业的领军品牌之一。 问顶电池时期,体积能量密度高达450Wh/L 据领会,问顶电池深度融会了电芯布局手艺、不变固液界面手艺、双高电极手艺、工艺和设备手艺方面的多项立异,成功将锂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高至450Wh/L。 此中,瑞浦兰钧经由过程缩短电芯极耳长度,改变其与转接片的毗连体例,采取一体化焊接手艺,使得电芯内部布局实现了一体化的毗连,把原本的顶部空间由15毫米缩减到了8毫米,使空间操纵率有用晋升7%以上。 这类更慎密的布局,必然水平上晋升了电池应对震动冲击的机能,从而加强问顶电池的平安性。从本钱来看,这项手艺会在原材料和控件方面节流5%以上。 在4月份举行的2023第二十届上海车展时代,瑞浦兰钧已公布量产首发了最新的158Ah、200Ah问顶电池动力系列,助力磷酸铁锂电池车型到达700千米续航里程、中镍三元电池车型冲破1000千米续航里程、高镍三元动力电池的车型有望冲破1200千米续航。 320Ah&340Ah问顶电池,再迎新冲破 此次瑞浦兰钧发布的320Ah&340Ah问顶电池储能系列,表示一样不俗,具有超长轮回寿命、低本钱和优良的平安特征等,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冲破。好比其能量效力到达95%以上、轮回寿命到达10000次以上;其电池整包降本达15%,设计容量320Ah&1024Wh;与280Ah电芯比拟,320Ah问顶电池焦点工序制造效力晋升到达30%以上。 得益在瑞浦兰钧320Ah超卓的机能,和2023年Q3交付的优势,在发布会现场,中车株洲所、Powin、Energy Vault、科华数能、采日能源、双一力、青禾新能源在内的7家公司,公布与瑞浦兰钧签订问顶电池储能系列供给合作和谈,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配合联袂为全球新能源行业的成长添砖加瓦。 在碳中和的年夜趋向下,将来中国的锂电池产物也势必会出口到海外市场,届时出口的锂电池产物必将要知足相干的尺度。为了全球客户可以具有更丰硕的锂电池产物选择,瑞浦兰钧也是自动、积极与国际自力第三方检测、查验和认证机构合作,除320Ah电芯到达了TÜV莱茵IEC 62619、UL 1973、UL 9540A认证尺度以外,其所推出的Y52液冷电池簇也取得了德国莱茵TÜV(以下简称“莱茵TÜV”)颁布的UL 9540A、TÜV Mark(基在IEC 62619&63056尺度)和cTÜVus(基在UL 1973尺度)认证证书,取得了进入北美市场、澳国市场等海外市场的通行证。 另外,瑞浦兰钧还与DNV挪威船级社签订了计谋合作和谈,问顶电池储能系列产物也将陆续进行送检评估。借助DNV、TÜV莱茵等第三方专业pg娱乐手机版机构的认证,相信全球客户对瑞浦兰钧的电池产物机能也将会有更周全的理解和熟悉。 动储双赛道延续发力,积极完美全球结构 在瑞浦兰钧成立之初,走的即是“动储连系”的线路。此前瑞浦兰钧董事长曹辉博士也曾公然暗示,“动储连系”仍然是瑞浦兰钧将来的主要成长计谋之一,其将会在复合材料、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等多个范畴延续发力,以更进步前辈、更多元的产物矩阵知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另外,瑞浦兰钧也正在不竭扩大并完美全球产能结构,国内今朝已达产35.2GWh,温州、嘉善、柳州、佛山、重庆等地正在同步展开工场扶植工作,东南亚、欧洲等地域建厂的结构也已提上日程。到2025年,瑞浦兰钧电池总产能将跨越150GWh,以更好地知足全球用户的需求。 在全球进行零碳转型的时期布景下,行业简直需要更多像瑞浦兰钧如许的企业,不竭针对锂电行业痛点倡议新的手艺攻坚,延续输出可以或许解决行业问题的立异方案,让全球新能源行业始终连结活力,更快更好地告竣碳达峰碳中和方针。